当前位置:首页> 品牌风采

中国机床业借并购树立品牌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品牌万里行东北振兴行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李敏沈阳报道

  当外资对中国制造企业不断进行并购,徐工案、洛轴案在媒体上被炒得沸沸扬扬时,中国的机床企业却并购国外机床企业,且用最短的时间,将自己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来。那么,中国的机床企业何以有这样的胆量和魄力去并购发达国家的机床企业呢?

  跨国并购 树立品牌

  众所周知,机床是制造业的“万机之母”,是制造装备的装备,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提供先进基础装备的重任。尤其在东北,聚集着中国机床业最有实力的大连机床、沈阳机床等行业中领军企业。东北的机床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从低谷中艰难地走出来,经历8年“地狱”,深刻体会到花钱买别人的技术,是不能成功的。于是90年代后期,开始炼内功,靠着企业由上到下所有人努力,逐步转亏为盈。这一步的迈出,使机床企业形成另一种局面,为以后的跨国并购打下了基础。

  大连机床在国内同行业第一个实现了跨国并购,被并购的是业内国际顶尖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从2002年到今年,大机床先后并购了美国英格索尔公司的生产系统公司和曲轴加工系统公司。随后,又并购控股了世界铣削和镗削技术领军企业——德国兹默曼公司。并购后,英格索尔的96项专有技术、9项专利技术和这两家公司的技术开发力量及英格索尔的商誉、商标等无形资产,全部归大连机床集团所有。“DMTG”品牌开始让美国市场用户注意到这个品牌。

  并购后,大连以此为平台,中美双方技术开发人员组成了联合开发团队,进行二次开发,产品质量与产品水平与国际市场的要求接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同时,大连机床又将其作为海外研发中心,瞄准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适应海外市场的新产品。2004年,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举行调整加工中心的国际招标,大连机床集团利用英格索尔公司产品的商誉,以及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价格优势,击败了竞争对手,实现了中国制造高速加工中心第一次打进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商市场零的突破。

  继大连机床成功收购美国的机床公司后,沈阳机床在2004年底做出大胆决定:收购德国希斯公司。2004年8月1日,百年希斯宣布破产。10月29日,沈阳机床于德国莱比锡签订了并购合同。希斯股份公司的破产,为沈阳机床实施"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创建世界知名公司"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希斯是一家有着140年历史的机器制造企业,它生产的大型机床享誉世界。沈阳机床对希斯进行并购改造后,通过中外技术互补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实现了产品和市场领域的海外扩张。沈阳机床利用希斯技术生产的五轴车铣中心,不仅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远销到了欧洲市场。

  在沈阳机床的战略部署中,收购的德国希斯公司将作为一个拥有产品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完整价值链的独立法人企业,其战略定位是建设成为沈阳机床高端产品研发基地、重大型机床产品的制造基地、国际市场营销服务基地、比价采购配套基地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是大连机床企业战略重中之重。大连机床为产学研合作搭起一个平台,为攻克数控系统技术难关,两年前,大机床同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了高金数控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在代表国际数控系统最高水平的五轴连动技术上取得突破,成功自行研制我国第一台九轴五联动高档数控机床,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制造技术的垄断和封锁。目前,大机床的中低档数字控制系统已经全部自给。大机床还与德国亚琛大学合作开发柔性制造单元HD500高速加工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并联机床,体现了当今机床发展的最新趋势。

  为扶持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大连市投入5000余万元设立数控科技专项计划,吸引社会资金4亿多元,攻克了30余项中高档数控核心技术,组建了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与清华、哈工大等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使数控机床产业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形成以光洋科技、大森数控和大连机床为重点的数控企业集群。大连光洋开发的GTP8000E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产品,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替代德国西门子840D高档数控系统的中国品牌,大森数控在国内中低档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成为能与德国西门子、日本法纳克相抗衡的重要民族品牌,大连机床集团自主研制出九轴五联动数控机床,填补国内空白。

  目前,大连机床已经开始建设“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国家数控机床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高水平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和高起点、大批量数控功能部件产业化基地。预计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0亿元,销售收入150亿元;数控功能部件产业化基地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70亿元,销售收入70亿元。这意味着大机床不仅可以完全实现“大连机床装备世界”的鸿鹄大志,而且还可为世界机床配套。大连机床不久前宣布,以双D港数字化工业园和瓦房店机电园为依托,全力建设国家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和国家数控功能部件产业化基地。两个基地到2010年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60亿元。届时,大连机床集团将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控机床和数控功能部件的生产制造基地。

  和大连机床一样,沈阳机床对研发极为重视。他们提出自主创新=管理创新+自主技术创新+卓越的经营。三方面融为一体,缺一不可。沈阳机床明白要想逐鹿全球,必须与欧美标准对接。因此,沈阳机床必须从单纯的引进转向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

  沈阳机床集团理性地将创新路径分为国内和国际路线。国内方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合作,研究高档数控机床的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国际方面,与世界顶尖机床设计公司德国R+P公司合作,派出10个主管设计工程师,与德方联合设计新一代具有国际当代水平的8大系列数控机床;与柏林工业大学合作,研究数控机床基础、共性技术;在柏林设立技术分公司,将世界最先进的数控机床技术引入自己的研发平台。多点开花让沈阳机床摸索出了自己的产品特色,产品水平逐渐与欧美机床标准对接。沈阳机床集团在德国希斯公司建立了4000多平方米的沈阳机床产品海外展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展示大厅,就像把自己的产品摆放在超市一样,直接和客户零距离接触。机床集团决定在2004年至2005年开始进行大型数控复合立式车铣加工中心的开发研制。在日本技术顾问池田先生的指导下,2004年5月开始了关键技术攻关。2005年在Y轴动静压导轨设计和交换工作台设计上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对自动换刀机械手结构设计及控制程序编制,机床工件测量、刀具功能控制程序编制,X、Y、Z轴光栅尺控制机床精度的应用,数控机床关键工艺等关键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取得初步进展。不仅丰富了大型复合立式车床设计经验,而且为该类产品技术进行了储备。

  抢占世界机床技术制高点,必须建立世界级的创新研发体系。为此,一项命名为“PRD计划”的自主技术创新战略行动,被沈阳机床列入“十一五”发展战略纲要。目前这一经费投入达上亿元的计划已全面启动,将面向汽车、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电力、电子等不同领域的需求开发具有很强竞争力的高中档产品。为确保计划顺利实施,他们在上海、北京和德国设立技术研发分部,依托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研发高档数控机床的基础技术、共性和关键技术;与世界顶尖机床设计公司德国R+P、德国鲁尔大学等合作,开展高端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等,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直接与国际最前沿机床技术搭桥接轨。以此为牵动,他们构筑了三个层次的创新组织体系:第一层次,面向企业内部,主要是优化工艺过程,精化制造技术,确保品质提升、成本下降;第二层次,面向市场,研发新产品,提升老产品,优化用户解决方案;第三层次,面向未来,以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为导向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这一体系的特色在于,它不仅可以保证企业当前目标的实现,又能为企业的持续创新,抢占世界机床技术的制高点提供源源不断的有力支撑。沈阳机床总理关锡友说,我们视员工为第一财富。他说,他认为企业培养人才,总担心培养完人才会跑,那就没有胸怀,打个比喻说如果结婚就先想到离婚,那就不用结婚了。你的企业有魅力,自然能吸引人才。在人才管理上,我们早就不用约束办法了,而是用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告诉他(她)你达到什么目标得到什么样奖励。现在我们有硕士116名,博士、博士后技术人才2名,海外留学归国技术人才10名,同时也选派93人次到国外进行培训。

  正是因为有这种激励机制,才有了让沈阳机床人最自豪的一项自主创新的技术——攻克“集成创新破解世界级技术难题。”这是沈阳机床人在重点突破中创下的经典“战例”。2001年,机床集团在上海磁悬浮列车轨道梁加工生产线招标中,力压群雄、一举夺标。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大世界级技术难题:一是这组大型设备精度要求极高,在30米加工行程内误差不能超过0.08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二是机床需要五个坐标轴,包括两个回转坐标轴。但是自信而坚韧的机床人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硬是凭着自己掌握的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巧妙地实施了集成整合,仅用短短的6个月就将加工设备高质量地交付使用。其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被誉为“中国机床工业史上的一大创举”。机床人用自己的创新实践证明,装备中国需要中国装备,中国装备完全能够装备中国。

  通过自主研发,为国产汽车提供核心技术装备,是沈阳机床人近年来实施重点突破的得意之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汽车工业驶入高速发展期。机遇在前,沈阳机床人当仁不让。到2002年末,沈阳机床就成为国内惟一能够提供汽车零配件生产线的企业。他们研制的数控机床大批量打入了国内几大汽车集团,客户遍布国内百余户汽车企业,连续3年为汽车行业提供的数控机床占集团当年数控机床总销量的50%。特别是由他们设计制造的20多台BW60HS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多条缸体、缸盖加工生产线,在安徽奇瑞汽车集团落户,实现了用自主装备支撑国产自主品牌的承诺。

  为了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机床制造基地和国内机床行业最先进的数字化工厂,集团正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抓紧建设占地一平方公里的数控机床产业园,以期进一步加大创新资源整合力度,在今年底前把沈阳地区的技术、制造力量整体搬迁至这里,形成包括一个技术研发中心和数控机床、铸锻件产业两个基地在内的新型企业结构。同时,建设以昆明机床厂为核心的西南基地和以德国希斯公司为核心的欧洲基地,使其技术和产品与沈阳基地形成市场互补。至此,机床集团以沈阳、昆明和欧洲为中心的三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品牌营销与服务

  沈阳机床服务理念在市场中被重新确立,就是与客户并肩工作、帮客户解决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

  2005年年底,沈阳机床集团全部完成在重点行业实施数控机床召回“A计划”。该计划涉及客户企业29户,数控机床78台,投入资金2010万元。此举不仅属国内行业首创,在世界机床界也无先例。沈阳机床勇于承担责任,重塑国产数控机床新形象的创新之举,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2006年,推出“A计划”的连锁计划“B计划”,这一行动将客户服务过程由传统的只对机床产品单一环节服务,扩展到研发、制造、培训、使用、改进、提高的整个过程;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到2006年年底,将实现重点行业领域“零投诉”目标。

  沈阳机床在机床行业率先创建“4S”店。这是国内机床制造商与经销商首次携手打造的集机床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功能的销售服务店。实行区域封闭,统一结算,集中办公,统一形象。为客户提供更方便、有效、快捷的服务。

  沈阳机床勇于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从“提篮”小卖到构建沈阳机床营销网络系统;从卖产品到卖技术再到卖品牌;从立足沈阳经营到跨地区经营再到跨国经营。过去,沈阳机床海外市场销售额每年只有几百万美元;去年底,首次突破500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已达到2801万美元。到今年底,将突破1亿美元大关。

  沈阳机床总经理关锡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记者提出的如何避免与其他机床企业产生同质化竞争,专门提到为客户服务问题。他说,我们与其他机床企业不同的地方,是实施差异化竞争,如产品不同、业务结构不同、发展方向不同。目前我们的产品销售华东占到国内市场的一半,当地人多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一家人用得好其他的人也都来买。他们说,我们的服务好。

  同样是机床企业,大连机床在服务上也不放松。他们注重定期对服务服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实行持怔上岗。期间,根据产品数量的增加和分布区域的扩大,响应增加售后服务人员数量和服务网点。建立用户档案,记录产品使用的全过程以及服务过程;另外,领导深入调查研究,还定期专访用户,了解市场动态,改进服务。大连机床不仅立足国内,更放眼国际。2003年以来,国外市场由过去十几个扩大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新开辟了美国、墨西哥、阿根廷、土耳其、德国、意大利、马拉西亚、泰国、印度、伊朗等国家10个驻外网点,完成了对重点新市场的初期开放发。在德国收购股权并组建以营销为主的瑞马公司,在意大利组建DMTG欧洲销售公司。国际营销网络扩大到22个地区和国家,初步形成覆盖南北美市场、欧洲市场和亚洲市场的出口销售体系。推出了一批适合欧美市场的数控产品,为数控产品大量进入国外市场打开了大门,也初步树立起了DMTG的品牌形象。立式加工中心产品通过了美国CAMPAT公司的验收;CKL6146新机型得到了美国公司的认可;DL—20M被西班牙公司选中。产品输出速度进一步加快。2005年,实现出口销售收入2.1亿元,利润150万元。出口机床2600台,比上年增长40%。2005年销售收入 77 亿元,同比增长31%;产品产值62 亿元 ,同比增长29.2%;出口供货额 2.1 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利税总额3.5 亿元。

发表评论:笔名 查看用户评论
查看用户评论 评】

推荐文章: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网站管理:商务部信息化司
技术支持: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ICPBEI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4093号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电话:86-10-51651200-608   传真:86-10-65599340
邮箱:商务部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