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东北振兴品牌行> 报道集萃

新华网:东北振兴品牌行执行总指挥的品牌影响力(专访)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东北振兴品牌行执行总指挥-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张骥。 新华网刘强 摄。

  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刘强) 如果说品牌就是影响力,那么一个领导者的影响力无疑就是他独有的品牌。9月3日下午,在东北振兴品牌行宣传推广团出发的前夕,当东北振兴品牌行执行总指挥-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张骥在给全体成员讲话,作行前动员时,会场上数次想起热烈的掌声和会心的笑声,记者被这一情形深深打动。在以后的行进过程中,记者亲身感受到了这位总指挥的品牌影响力,比如他的“提前10分钟上车法”这一看似简单的办法,使得一个具有30多辆车,100多人的车队,从来都是准时出发,雷厉风行,行之有效。9月24日,当东北振兴品牌行终于圆满结束的时候,在总结会议上,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充分肯定道:东北振兴品牌行“为品牌万里行增加了亮丽的色彩”。那么这位总指挥对领导干部的品牌影响力和对中国品牌建设是怎么看的呢?以下是记者在东北行出发前夕对这位总指挥作的专访,将其谈话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一个领导者要有幽默感

  一个领导者要有幽默感。到一个地方讲话主题首先要明确。第二,听众需要听什么自己也要明确,还要研究听众的需求和他的心理,甚至可以这么讲,需求包括现在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因为他潜在的需求他自己甚至没有意识到,但是他是需要的,他在轻松当中就会记住东西,你如果讲的很干的,比如我给大家提要求,我讲廉洁自律,我可以用非常规范的语言,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说的很重的话,大家就觉的我不会那样啊你怎么这么讲呢,你就可以用另外的方式讲,大家哈哈一乐,他反而记住了。都是这个话,它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你讲和他讲都是不一样的,看用什么方式讲出来,要求讲者要有比较丰富的阅历,同时他应当对听众稍加研究,这是对听者的重视,也是一种尊重,因为大家听的时候比讲的时候累,听者也是高素质的,给他们讲话一定要注意信息量、你的观点、对他有没有影响。

  幽默的力量是无穷的。跟音乐似的,幽默是一种润滑剂。幽默当中蕴含着一种深刻,这是严肃不严肃都表达不出来的一种深刻。大家在一起,在侃侃而谈,在欢笑声中得到了一种很深刻的东西,而且还久久不容易忘记。我认为幽默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幽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够达到特别的效果。

  同样很严肃的很规范的文件、表述,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加以阐述、解释,会有奇特的效果。还是同样这段文字,必须讲,讲完以后,用你的语言分析一下,大家同样可以接受,因为那些是对你的保护,严肃的东西也是深刻的。比如,最简单的,讲反腐败大家都感觉是个很重的话题,不许这个不许那个,大家学起来就很费劲,那么如果用你的感悟把它表述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不许这个不许那个你可能记不住,但如果说:“这是对你的保护”,如果你记不住就可能是对自己的放任或者你会承担风险,所以研究这个条款绝对不是让你去做模范,是约束你的起码的道德底线,到这儿打住,你知道违规、违纪、违法的底线在哪里,不管中纪委也好,中宣部也好,我们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有部门管理,你只要点一点,大家哈哈一乐就记住了。

  讲话也是一种交流,交流一定是互动的。自己的观点要按照对方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大家开会的时候,如果讲话枯燥无味,大家容易打瞌睡,因为大家很疲劳,这是一种生理疲劳,不仅你们疲劳,我也疲劳,我疲劳所以更能理解你的疲劳,所以这时候大家都允许打瞌睡,但是不允许打呼噜,这是我的一个底线。因为你打瞌睡是影响自己,或者打瞌睡的时候甚至还在思考问题,还在迷糊当中听我讲。但是你如果打呼噜就会影响别人,所以打呼噜是不允许的,但是坐姿是无需端正的,大家随便坐,哈哈一乐大家瞌睡都没了,最后一直听我讲完,大家都很高兴。

                 模拟记者的需求

  我们司承担着繁重的业务工作,实际上最多是几位同志半脱产在干这个工作,没有全脱产的人,所以前面我们奉献给大家一个小册子,有几个行业,那是我们干的,我们想到记者在行进当中非常的疲劳,体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你如果突然要求很强的脑力劳动,确实对记者是很严峻的,所以我们就模拟了记者的需求,把一些企业创新过程的不同侧面,通过企业把“毛坯”先拿出来给记者,而且电子版我也准备好了,而且船舶、电器、汽车、发电设备、机床等都有册子,这是其它几条线没有过的。我们这是全国性和地方性结合起来,这相对于其它几条线是个创新。而且我们的主线是按照整个东北情况来做的,东北是装备业的摇篮,而且也是创新的载体,实际上我是把我对品牌的想法跟大家汇报了一下。

                  万事皆有度

  幽默也需要分场合。幽默有多种幽默的方式和多种幽默的点和度。万事皆有度。像今天讲的我就是讲在这个度上就完了,跟别的场合讲的是不一样的,因为幽默的程度和方式根据场合的不同要有所变化,完全是根据场合和听众的情况来掌握,不能说我到哪儿都是一种幽默那是不行的。该严肃的时候就要严肃。总之,讲东西,尤其在目前,信息量如此之大,很多观点耳熟能详的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你还在阐述它的时候,一定要有深度,一定要有新意,一定要用生动的语言甚至是自己的感悟把它流露出来,这时候才能够理解,否则的话,你讲的话大家都懂,没有任何大家不知道的,这里有个大家感不感兴趣的问题,接不接受的问题,这一点是绝对存在的。

          坦诚告诫年轻人:“三年看不出,五年赶不上”

  我有一句话很多年轻人都相信,很多到部门来的年轻干部都是名牌大学的博士生、硕士,工作3到4年的时候,感觉到没有差异,大家在一块交流看不出任何不同,但是我以我的体会告诉他们,我说要努力,要不很多东西积累下来,行为固定下来会变成习惯。学生到部门到社会,特别是到大机关,叫“三年看不出,五年赶不上”。就是说三年时间里,无论你怎么努力、发奋,是看不出什么来的,因为你承担的业务很多是辅助性的或者是协助性的,或者还在进行量的变化,但是你要知道,五年就有质的变化,那个人就能独当一面,他是一种才干,因为知识在学校可以获得看不出来,“三年看不出,五年赶不上”,你别看三年看不出,那是三年量的看不出,到五年会有质的区别了,无论你的工作责任心还是你的应变能力,你独当一面的这种工作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你想赶上他都赶不上了,为什么,因为你长期以来没有养成良好习惯,你已经荒废掉了,你没有碰到一个很严谨的很严肃的处长带你,你还是学校的那老一套,你已经不适合社会,而且你再约束自己已经很困难了,因为你已经养成习惯了,“我就是不负责任”。所以有的同志看文章看的非常认真,认真修改,因为,他已经变成习惯,他如果轻易让它过去他自己都难受,他必须认真修改,而且乐在其中,他看后觉得很满意,我觉得人要养成习惯到这种程度。

  我在国务院8个部委工作过,机械部、机械委、机械电子部、国务院机电出口办、国家机电进出口办、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商务部,我随着机构改革不断地变动,实际上2年半动一次,因为接触领导也太多,我就深深地感到他们非常严谨,也很深刻,但是我认为在目前丰富多彩的社会当中,大家都在圈子里生活,都在不同的层次上生活,思想都有多个侧面,你不要是用那样的一面对人家的那一面,那是不行的,大家都有一种坦诚,所以我觉得交流一定要坦诚,你不要虚伪,不能有虚假,不能掩饰太多。

                中国人从来就爱品牌

  品牌这个东西并不是你完全意识到的,大家都爱品牌,中国人从来就爱品牌,而且爱国外的品牌,中国人天生就爱品牌,有炫耀型的文化特点,他愿意炫耀,必然是用一种载体来炫耀,什么载体?品牌能说明身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品牌发展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企业将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我们作为商品的提供者,你没有道理强迫对方买你的产品,只能是影响他,但是我们又没有像韩国那样的氛围,中国人是很开放的。虽然我们过去是计划经济,但是我们的国人很开放,中国人越来越了解世界,但是世界并没有像中国人了解世界那样了解中国。了解的那一块也是不准确的甚至是扭曲的。为什么呢?就是载体不对称,载体靠什么?靠你有竞争力的企业,靠你有竞争力的产品,包括有竞争力的品牌,这种载体突出去就把你这个国家的现状、实力、理念等都能够反映到里面,所以它是综合性的。

  我们这次东北行要“行出特色,行出影响,行出实效”,当然我们最后还要行出友情。这不是顺口溜,而是有质的。特色是什么?是装备制造业,是每个地方都有侧重,所谓影响力,我要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包括论坛、巡游、到企业采访、社会活动,把它烘托出影响力来,最后是实效,实效是真正要写出些好的东西,包括宣传方式,让国民真正地爱护本国的自主品牌、消费本国的自主品牌,并不是爱“爱国”的品牌,同时让我们的企业对创立品牌有这种强烈的意识,还要有信心。

     培育自主品牌是企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

  客观地讲,人们并不是现在才发现品牌的重要性,而是今天我们才有资格谈培育和建设自主品牌。品牌的缺失,在更大程度上是现阶段企业的一个现象和特点,而不能过多地说成是问题。因为品牌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品牌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种具体体现,是长期被市场和消费者高度认可的重要标志。

  创品牌实际上是一种过程,同时品牌的形成又是结果,在中国在一定的时候它又是个手段。通过品牌,有的在搞虚拟工厂了,但是对中国来说,这个顺序不能颠倒,不能现在就告诉大家怎么去经营品牌,现在应该注重质量、完善服务、增加社会责任感,保护知识产权,从那个角度去培育它。不像国外已经是大品牌了,可以对它进行分解,中国不存在这个情况,这倒过来了,人家是走过来的,人家是通过50 到100年形成了品牌优势,形成了忠诚的客户群,这个时候才有资格搞虚拟工厂,把环节转移,中国不具备,所以中国实际上就是一个质量问题、是品种问题、档次问题、售后服务问题、创新问题。对中国的企业来说,刚刚进入国际市场,刚刚把量做大,在这个时候,它不可能一下子成为很大的品牌,中国的企业有市场就好,能赚钱就好、能够增加国民福利就好,我们已经占有世界市场百分之20、30、50、甚至70的量,居然还没有形成品牌,这是有问题的,有些领域包括高新技术量很大,但是要明确一点,那个大不是你的,是别人的,所以在那种大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自主品牌,唯有量大,同时又是自主的,那才是你的。

  我对知识产权这个问题怎么看呢?首先要能够得到产权,或者说主动权,然后再得到知识,知识产权我是把它分解了。如果我能力不够,我可以跟你合作研发,我要参与。现在有些情况是完全放弃,一买了之一卖了之,这恐怕不行,所以我认为中国有这么一个递增的过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后知其所以然。目前搞品牌战略,培育自主品牌的产品,是企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我的观点一直就是:中国国民的品牌意识并不薄弱,甚至还相当的强烈,关键是对自主品牌的意义认识不是那么深。

发表评论:笔名 查看用户评论
查看用户评论 评】

推荐文章: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网站管理:商务部信息化司
技术支持: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ICPBEI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4093号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电话:86-10-51651200-608   传真:86-10-65599340
邮箱:商务部信箱